尤物书屋 - 历史小说 -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在线阅读 - 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石三鸟

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石三鸟

    金陵城,皇家别院。

    一大票的帝国重臣齐聚一堂,而这些大楚帝国的重臣上首方向,罗志学端坐在龙椅上静静听着臣子们正在商讨事务。

    这是一场以五年发展计划为核心内容的御前内政会议,除了军方将领外,所有文官体系里的御书房参务大臣、协办大臣悉数参与。

    会议开始后,就和最近一年的绝大部分御前会议以上,罗志学都是端坐在上方,大部分时候都是听着臣子们在相互讨论甚至争论,而他自己基本不开口发表什么意见。

    罗志学很清楚,自己是一个皇帝,整个帝国的掌舵人,自身的影响力太大,随便一句话就可以决定帝国的大政策走向。

    而越是如此,罗志学也就越是谨慎。

    毕竟他也只是普通人出身,哪怕是拥有后世的一些基本常识,但是很多东西却是只了解了一些表面。

    很多事情他以为是好的,能做的,但是时代不一样,实际情况也不一样的情况下,贸然实施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。

    有些他以为不好的,没必要的政策,但是经过众多臣子们的分析辩论后,却是发现还挺不错的,实施起来效果也很好。

    就和去年制定教育一系列发展计划的时候一样,罗志学本来想着大规模开办各种公办学校,把民间里的诸多私塾也收归为官办,尽可能的提升用于启蒙,初等教育的学校数量。并统一教材,统一招聘老师,统一待遇等。

    基本上,他就是尝试着把后世的公办教育体系给移植过来。

    但是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尝试后却是发现没那么简单,一方面是根本没有出现预料中的大量孩子报名上学的情况……哪怕是学费已经很低了,甚至贫困家庭或成绩优秀者还可以申请免除学费,绝大部分家庭,尤其是穷人家庭依旧不把孩子送来上学!

    因为这样会导致他们家中缺少一个老动力……并且这个劳动力还要继续吃喝……

    学校虽然学费很低,但是依旧要学费,而且吃喝也得自己承担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绝大部分穷苦人家的家庭都不会把孩子送去尚需饿,哪怕免费……

    农村家庭里,几岁大的孩子已经可以做力所能及的活了,而七八岁那都是小半个大人了。

    下地翻土除草收割挑抬……一样都不能少。

    别说十七世纪了,哪怕是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,那都是所谓的现代社会里,但是绝大部分农村家庭的孩子,依旧得一边上学一边帮着家里干农活,小小的肩膀上扛着本不该属于他们承担的重量。

    大楚帝国的新式教育政策进行试点的时候,就出现了这么尴尬的问题,投入了一大笔钱,把学校建好了,老师招聘好了,投入了大量的资金,到头来发现却是没几个学生来报名上学……来的那些,也是本来就上私塾的学生!

    没学生来报名是一方面,还有一个难题是官办教育太花钱。

    因为是普及型教育,虽然没有完全免费,但也只是象征性收一点学杂费而已,这点钱根本不足以维持学校的运转。

    毕竟各种校舍以及办公设施要花钱,而一个普通塾师变成了有编制的从九品教育官员,薪资待遇也会变得更高。

    这一进一出,就意味着这些官办学校都需要官方财政持续输血,而且是大输血!

    作为试点的一个上等府都还好,财政有钱,倒也能勉强支撑下来,但是另外两个试点的中等府以及下等府可就撑不住了。

    没有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,他们连官办学校的计划都无法启动……

    而如今大楚帝国正处于百废待兴阶段,大量的财政资金主要是被用于工业发展、农业发展,水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上,很多地方因为地方财政困难,连常规官员的薪资都无法发放,更别说挤出来大笔钱用于广办官办学校了。

    资金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,以往这些民间大量存在的私塾,其实相当多一部分都是地方的士绅大户们资助设立的。

    这些士绅们出于名望或其他什么心思办这些私塾,可没想着赚钱什么的,反而是往里头倒贴钱。

    官府把这些私塾接过手来,等于就是代替士绅们出钱……

    人家士绅一看你官府接管了,自然不会继续往里头砸钱,反正又没捞不到名声了,还砸钱办教育干啥?本老爷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啊!

    三个府的新式官办教育试点折腾下来,钱花了不少,但是学生也没能增加多少……怎么看都是亏到姥姥家了。

    通过这事,罗志学算是彻底明白了,很多后世看似挺不错的政策不一定适合当代!

    这可是十七世纪,不管是生产力还是人们的观念都和后世有着巨大的不同。

    就现在的大楚帝国,根本没有条件搞普及型的官办义务教育……

    经过这事后,后来罗志学就很少直接脑袋一拍搞照搬后世的政策了,而是选择了另外一个方式,那就是提要求,给臣子一些思路,再让臣子们自己去琢磨!

    他的臣子们,才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,他们比罗志学更加了解当代的各种情况。

    而经过众多人进行讨论,分析利弊的时候,罗志学也能够从中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,然后再选择自己想要的某个结果。

    简单来说,以前的罗志学要求自己提,事情也自己做……

    但是现在,罗志学只提要求……至于怎么去做,那是臣子们的事!

    而经过这么一转变后,罗志学发现自己处理各项政务的效率大幅度提高,并且制定出来的各项政策也更加完善,效果更好。

    试点官办义务教育失败后,经过朝堂众多臣子们的集体讨论,最终拿出了的一个改善方案进行实施,以达到罗志学所提出的要求。

    罗志学提出的要求很简单:“尽可能的提升识字率,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识字率!”

    他也没设定什么具体的数值,因为设定数值就要涉及到统计……而且还是全国范围内的大统计,那工程量比普及教育还大……

    因为统计工作的困难,其实罗志学直到现在,依旧不知道自己的帝国到底有多少人口……只能是有一个大概的数据,七千万左右!

    而这七千万里了有多少识字的,多少初通文墨的,有多少是无地农民,有多少是自耕农,有多少是士绅大户,有多少城池人口,有多少是农村人口等等,通通都没个准确数字。

    而推论的一些数据也都是偏差极大。

    比如农林部递交的数据现实,全国人口里,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农村人口,只有百分之五的人口是城镇人口,并且这百分之五人口里,半数以上还是生活在集镇上。

    但是巡警部递交的数据,和农林部偏差的数据极大,他们认为全国的城镇人口应该达到了百分之十左右。

    这两个部门递交的数字,偏差足足一倍呢……

    为了搞清楚自己的帝国到底有多少人,子民们的识字率水平,生活居住地等基本的人口信息,以便后续的政策制定和施行,罗志学去年的时候已经下令以巡警部为主导,其他各部门大力配合,各级地方衙门引导宣传,建立起全国人口户籍档案,并依托户籍档案统计人口数据。

    但是这是个大工程,没几年时间根本搞不定。

    大楚帝国现在连一个基本的全国人口信息都不知道,什么识字率就更不知道了,只能是依靠抽样推断,比如选择某一个地方进行调查,然后作为代表数据。

    只是这些数据也不靠谱……

    比如识字率,在江南地区的识字率根本无法代表其他地区的识字率…

    江南读书风气盛行,识字率比较高,而其他地方则是要差的多,而这些差的多的地方里,彼此差距也比较大。

    因为缺乏详细的数据统计,以至于现在罗志学看帝国的各项情况,像是带着一副度数不匹配的眼睛走路,看啥都是只能看个轮廓,想要看仔细些根本不可能……

    制定政策的时候,也只能是尽可能的把尺度放的更宽松一些,不会把数值定得太死,给下面的官员们留下一些空间,也给民众们留下一些空间。

    免的雾里看花的时候,把目标定得太过超前,而下头的官员们为了达到目标不顾民生瞎几把高。

    去年搞教育政策的时候是这样,现在搞农业政策也差不多是这样。

    罗志学可没说非要粮食增产到多少多少,开荒多少多少之类的……因为他现在连全国的粮食总产量都不知道,总耕地数量也不知道,可开发的耕地就更不知道了……

    没有详细数据作为支撑,他随口来个定死的目标,这定低了,下头的官员一看,不用干活也能做到了,于是就天天躺着看花遛鸟了…。

    把目标定高了,下头的官员一看,哎呀妈,这目标太高了,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了,那这么办?瞒报虚报呗……总不能告诉上头我没完成任务吧,别人一个个都是满嘴胡话达到了目标,就你老老实实说没完成目标,这不是找死嘛!

    虚报瞒报都还算好的,就怕有些人为了达到目标,不顾民生搞各种极限cao作,比如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强迫农民,以超出耕种能力大量开荒种地,最后搞出一地鸡毛!

    因此,这一次搞农业发展计划的时候,罗志学是没有给臣子们提过太详细的目标的。

    甚至关注点都是说要达到开荒多少土地,增产多少粮食,而是重点关注农业生产的恢复、修建灌溉设施这些。

    土地,其实有的,尤其是长江以北的各省里,因为天灾人祸,很多地方都是十室九空……

    但是人没了,土地却是还在的……

    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地方,尤其是北方地方现在是地广人稀,大量土地因为人口缺乏而被迫抛荒。

    只不过北方很多地方之所以变成地广人稀,除了人祸这一因素外,天灾也是一重要因素。

    比如河南、安庐、江北三省,因为黄河、淮河汇集,可谓是一年一小涝,三年一大涝,一些险要河段几乎年年决堤!

    别说什么五十年一遇,一百年一遇这些极端天气了,就算是正常下雨也会发生洪涝。

    而这些受到洪涝影响的地方,其农业生产非常的困难。

    此外,受到洪涝影响的可不仅仅是淮河、黄河流域……之所以说他们,只是因为它们比较具有代表性而已,实际上在很多地方,甭管南方北方,洪涝都是非常常见的事。

    这是因为这年头的灌溉防洪设施基本为零……抛开黄河淮河这些不说,一些小地方里的小河流,当迎来一场暴雨后,也极有可能淹没沿岸的村庄和耕地!

    而一旦干旱,那么就得等死!

    而这些零零碎碎的洪涝或干旱,虽然只是局部发生,往往影响也不大,但是架不住全国各地都有,而且数量极多啊!

    这总量一上来,这些看似零碎的各地天灾,给整个帝国所造成的伤害,比黄河泛滥大多了!

    这也是大楚帝国把基础灌溉防洪设施的建设,作为农业发展计划的重点内容。

    大楚帝国将会通过中央、各省府州县各级财政拨款,用于各地的灌溉防洪设施的建设。

    而进入计划的第二年,资金已经开始下拨,众多地区已经掀起了各种防洪灌溉设施的建设。

    而值得注意的是,帝国大规模在各地修筑各类防洪灌溉设施,还带来了一个之前预料之内的结果。

    那就是大量的基础设施工程,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机会!

    这些工作机会,能够让过去几年的他天灾人祸里失去了家园,苦苦挣扎求活的流民青壮们活下去。

    而这,也是大楚帝国其他诸多部门们,对五年农业计划里花钱众多,搞各种耗资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缘故。

    因为大规模修建防洪灌溉设施,这本来就是大楚帝国官方以工代赈,用以恢复统一后的民生稳定,避免出现大规模流民的手段之一。

    顺带众多地方的一些贫困家庭青壮,也能够趁着这个机会在农闲的时候赚取微博的工钱,虽然这个钱很少,但是在农闲时候,闲着也是闲着,而且闲着也得耗费家里的粮食不是……

    还不如去工地上卖一卖力气,赚点口粮钱。

    大楚帝国官方修建这些基础设施,那是一石三鸟,既是为了发展农业,也是为了以工代赈,顺带还能促进建筑相关行业,比如采石,木工等行业的发展呢。

    一场御前会议里,臣子们经过讨论,罗志学首肯之后,初步敲定了后续的一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计划。

    其中就有规模宏大的淮河-黄河防洪灌溉建设任务,计划将会在未来几年内,对淮河流域以及黄河中下游流域,主要是河南、安庐、江北三省的地区的一些危险河段进行防洪堤修建、加固,并把一些容易堵塞的河道进行改道拉直,制定泄洪区等等。

    初步目标是要彻底扭转黄河淮河流域,年年都发生洪涝的情况。

    罗志学没指望着通过几年的建设,就一劳永逸的解决淮河、黄河流域的泛滥问题,甚至都没指望过能够扛过一些大洪水,短时间内这是不现实的,一口饭吃不成胖子……

    他要求很低,对于民众们而言甚至说得上是低微,那就是别年年都洪涝啊……

    不能每年一到雨季就洪涝,就算要洪涝,也要等到五年一遇的洪水再洪涝啊!

    按照计划,上述三省的淮河以及黄河河段,将会计划小型工程六十六项,中型工程十三项,大型工程一项。

    而大型工程就是洪泽湖防洪工程,包括继续修建洪泽湖大堤,设立泄洪区,扩大洪泽湖的汛期蓄水量。

    因为黄河早年改道夺淮入海的缘故,也就导致了每年雨季的时候,洪泽湖的水量就会暴涨,进而威胁到周边地区。

    为了确保运河通畅,为了保护周边地区的民生安全,这才有了历朝历代,尤其是以明朝为甚大规模修建洪泽湖大堤。

    大楚帝国因为定都南方,同时海军强悍并大规模采用海运,对运河的依赖倒是没这么大,但是依赖不大不代表就可以放弃幽杭大运河。

    同时江北地区的民生也需要保障,因此这防洪大堤还需要继续修。

    整个洪泽湖防洪工程,准确的说是第一期工程,预计将会投入白银八百多万两银子,由多级财政平行分担,预计四年内完工。

    等完工后,洪泽湖的蓄水防洪能力将能够进一步提高,至少不会出现现在这样每年下场大雨就提心吊胆,五年十年一遇的大水就大规模洪涝的情况出现。

    而这一项重点工程,除了文官系统方面参与外,军方也会参与。

    当然了,并不是说军方会直接投入作战兵力,楚军的正规军数量也不多,而且都挺忙的,哪怕是乙等师也不可能大规模调取当劳工使用。

    但是,大楚帝国在统一战争过程里,俘虏了大量的前明军队士兵,编成了大量的屯垦营、建筑营或运输营等从事劳作,但是依旧属于军事化管理的机构。

    这些战俘们因地制宜或屯垦,或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,这洪泽湖防洪工程里,预计也会投入大量的军方管理的战俘组成的建筑营。

    等完成这第一期工程,这个建筑营的投降士兵的服役期基本也就结束了,到时候刚好可以直接解散,让降兵们回家返乡。

    淮河-黄河防洪灌溉工程,如果第一期搞定的话,可以让沿岸数百万人口脱离年年洪涝的困苦,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。

    对此,罗志学非常的重视,从资金到人员安排都是亲自过问,确保计划顺利实施不出现什么大问题。

    至于一些小问题,那就是无法避免的了,让下头的人自行处理就是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当辽东地区的东掳人陷入灭国危机的时候,恐怕是怎么也想不到,这边楚蛮子投入十几万大军,耗费巨资和他们打仗的时候,还能够在后方搞这种大规模的工程。

    他们如果知道了,恐怕下巴都要掉下来……这楚蛮子到底那里来的这么多钱。

    东掳人是无法理解大楚帝国的财政收入是有多么的强悍的!

    估计也无法理解大楚帝国里的第一大机构不是其他,而是税务部……雇员最多,经费最多,行政效率也最高,同时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。

    强悍的税务部,确保了大楚帝国的财政健康,在维持大规模对外战争的时候,还能拥有大笔资金用于内政建设。

    这些,皇太极估计是无法理解的,就算是能理解,但是也无法在他们东掳内部施行!

    因为这种程度的税收制度,是需要在一张白纸上进行的,对旧有利益体系进行全面的打破后才有可能实施。

    而东掳人的政权其实前后也有几十年了,内部早已经完成了利益的分配,形成了稳固的利益体系,这个时候想要改……那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同时,这也是罗志学从一开始就用最铁血的手段强行推广各项新政策,尤其是农业政策和税务政策的原因。

    而不是说等到稳定下来后再进行。

    因为一旦稳定了下来,新的利益阶层生成,并且和旧利益阶层进行了共度互换后,那么就别指望着推行新政策进行利益分配了。

    必须再一开始是时候就强行推动,直接依靠枪炮和刀剑去推动。

    改革……是不可能改革的,自古以来改革的难度都非常大,而且属于吃力不讨好,一个搞不好好还会把帝国拖入深渊。

    所以,罗志学就不打算玩什么改革……缝缝补补这种事他干不了,没那能力,更没那魄力!

    他能做的就是把旧有的全部推倒,然后在废墟上建立新的利益体系。

    而这,对于造反起家,手握数十万大军的罗志学而言难度更小,过去几年的情况也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。

    前明时期,明王朝的一些有志之士想要干点啥都会遭到大量的反对,最后不了了之,尤其是税收这一块上,朝廷要拿他们士绅的钱,那可难了!

    但是在大楚帝国……士绅大户们交各税可积极了!

    你要问为什么?难道这些士绅们天生是好人,打心眼里拥护大楚帝国吗?

    开玩笑……你要从他们口袋里掏钱,人家哪能愿意啊!

    至于不愿意为什么还交,而且还交的这么积极。

    原因也很简单,不肯交税的都被杀光了……雨天下雨的老子就是要当皇帝